中国白酒的内涵
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,白酒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,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。由于种种原因,消费者对白酒以及白酒行业本身存在认识不足或误区,这是需要以白酒企业为代表的中国酒文化,行业内外携手去正确传播,这样才是对消费者负责、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。
1、中国白酒的内涵——纯粮传统固态工艺白酒与新型白酒以及白酒的多面性。
2008年制定的GB15019,从法律上定义了中国白酒。
以粮谷为主要原料,用大曲小曲或麸曲,以及酒母为糖化发酵剂进行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而制成的饮料酒之类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酒。
表面上看这个定义并不复杂,但是,却涉及到工艺、原料方面等诸多内容。单从原料的形态和含水量来看,可以做一个专业的区分,对消费者有重要的指引和参考。
第一类就是我们说的纯粮传统固态发酵白酒,大多数的国家名优白酒都是通过这种传统生产方法来生产的。
第二类和第三类,分别是液态法和固液态,这两类白酒是随着技术进步,而形成的新白酒类型。
相比较而言,价格较高的白酒,基本上都属于传统工艺酿造的纯粮固态白酒;而由于生产效率的提升,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态法白酒的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,价格相对比较低。
由于白酒生产的质量受地域环境、原料、工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,所以白酒的属性,也存在多面性。
什么是白酒的多面性呢?
首先,白酒的品种多样性。香型上大概有十二大香型;从糖化发酵剂的类型来分,分为麸曲、小曲和大曲之分。这也造成了白酒的多样性。
其次,白酒的均相性,从感官看,白酒就像水一样,相对是均匀的;另外一个属性就是非均相属性,从微观上讲,就是酒的成分复杂性,比如酒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等等成分,我们要从整体上进行认识。
第三,整体性。白酒的成分非常复杂,作为单体,可能存在一个独有的特性,但作为酒,受到其他成分的制约,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性。
第四个特性是模糊性。由于白酒本文章来源于佳酿网身在生产过程,属于传统生产PE范畴,从宏观上来说,承载的就是模糊性。
第五个特性是和谐性。优质的白酒,成份协调、酯协调、酸协调等等,形成了风味的协调,最后在宏观上表现出一种和谐性。
2、以白酒为代表的中国酒文化的内涵,酿酒与饮酒中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内容总和,有精华,也有糟粕,要与时俱进、去伪存真地传承。
以白酒为代表中国酒文化的内涵。所谓酒文化,指的是在我们人类社会,在酿酒和饮酒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内容的总和。物质方面就是酿酒的过程;精神层面主要体现在饮酒过程中的一些思想、活动等层面的整体反映。有精华,也有糟粕。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酒文化的内涵,而且不能简单的认为酒文化就是酒桌文化,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握与时俱进。
3、原浆概念——原浆,最早源自发酵酒工艺的产品概念,用在白酒中作为瓶装产品宣传则有噱头之嫌,应该持审慎态度。
因为原浆酒,严格意义上讲,它是一个半成品。在生产过程中半成品酒显然跟成品酒是有明显的区别的。
在传统生产过程中,白酒由于季节、工艺、原料、窖池,甚至酒甑的差性而导致原酒的质量,也是千差万别的。如果直接饮用的话,是有一些问题的。
4、勾兑工艺——沿革和必要性以及大众认识误区
关于勾兑这个概念,众所周知白酒的发展在早期,确切说是解放前,基本上是作坊式生产,规模和产量都非常小,早期的白酒是没有勾兑环节的。
而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。这个白酒勾兑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,已经形成作为酒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,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,对酒的质量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好的酒都是必须勾兑的,但是反过来讲,关键是用什么来勾对的问题,这才是关键啊!
作为酒企,以技术进步为先导做好酒并让酒好喝,遵循行业道德和消费者,引导科学理性消费;作为消费者,在白酒消费需要注意科学理性消费,将自身品位建立在不盲从,喝好酒、少喝酒、会喝酒的科学素养。
(本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